我很喜歡做料理,烹恁技術當然算不上是頂尖的,但是隨便煮就很好吃,這大概是遺傳吧!

做料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,除了可省錢外,健康和美味是外食比不上的;我常常鼓勵我太太愛咪要多煮,她也很爭氣的學到丈母娘的好手藝,順利的捉到我的胃,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晚餐時光。

時下年輕一代愈來愈傾向外食主義,尤其速食餐飲、便利商店的興起,取代家人晚餐團聚時光,覺得很可惜。我很鼓勵大家一定要學習烹恁,不一定要三餐都煮,畢境現代人沒那麼多時間,但至少要晚餐可以開伙,這樣家人才會更加親近,增加親人交流時光。

小時候吃媽媽的東西,常常嫌說天天吃一樣的菜色,但偶爾會有意外的,如紅燒獅子頭、燙粉腸、炸年糕、手作豬血糕等,唸高中時開始通勤、大學就住外地,那時就開始有感覺,覺得外面的東西怎麼這樣普通,動不動是炸蒜頭、紅葱蘇、味精等加工調味,開始懷念媽媽的味道,想要學習她的做法,但是媽媽現已年邁,較少開火了,這才發現我得多一些關心她時間。

一般人在到了一定的年紀,會開始想起以前的味道,包括所謂的眷村味道、古早味、外婆或媽媽的味道,都是一樣的情形,會有這樣的感觸,現代人稱之為初老,嘿嘿你老了嗎?人都會老的,除會想起小時候的事,也會對親人的種種,感觸特別敏感,為什麼會鼓勵大家多多學習烹恁呢?主要是讓自己建立與小孩子們屬於家的記憶,現今時代變遷快速,人與人間距離漸遠,親情也許也是,如能有自己料理的味道,我想孩子們長大後,絕對會循著記憶回家團聚,就像鮭魚逆水回游的天性一樣,你說是不呢?

arrow
arrow

    BIGg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